稻花香里说丰年,泸县做强再生稻建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凯发一触即发

2024-09-20 16:26:53来源: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刘燕)眼下正值再生稻管护的关键时期,近日,在泸县潮河镇五谷寺村的中稻 再生稻吨粮田示范区,由泸县潮河镇镇村两级干部以及种植户组成的抗旱保粮突击队来到田间,缓解再生稻生长所需水源。

“为降低持续高温、缺水对再生稻的影响,我们通过科学调水、清淤畅水等方式,确保再生稻稳产丰收,保障粮食安全。”泸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说。

据统计,泸县水稻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56万亩以上。因独特的秋季光热资源为再生稻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实现水稻“一种两收”,再生稻蓄留面积常年5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8万吨,居全省第一,被誉为再生稻“天府第一县”。

近年来,泸县紧扣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大力实施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着力在“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下功夫,切实把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抓在手上、扛在肩头,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让‘天府粮仓’真装粮、多装粮、装好粮。

集群发展,稳面积

为加快推进“天府粮仓·百县千片”高产示范创建行动,泸县打造中稻再生稻核心展示区20个、面积13万亩,打造全程机械化示范点11个、面积4万亩,打造百亩超高产攻关片3个、千亩高产展示片5个,万亩示范区1个,带动全县水田全域蓄留再生稻52万亩;培育以水稻、油菜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市级现代粮油农业园区5个;大力培育水稻专合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149个,发展水稻适度规模经营7万亩。

近年来,泸县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产业发展,制定《泸县中稻再生稻产业发展规划》,以“一园、一路、三线”为重点,推动再生稻“北强、东拓、西进”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打造中稻 再生稻“吨粮田”6万亩、再生稻百里长廊17万亩、再生稻产业带29万亩、双稻双虾“巴蜀鱼米之乡”示范区3万亩,逐步形成56万亩规模的中稻再生稻产业集群。

同时,出台《中稻再生稻产业集群建设指导意见》,制定《泸县再生稻生产奖励办法》《泸县蓄留再生稻高产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经费补助方案》等相关配套政策文件,统筹利用粮油生产、农田建设、种业发展、农业园区建设等各类资金4.26亿元支持中稻再生稻产业集群发展。

科技赋能,攻单产

在筛选新优品种方面,泸县与中农发集团、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合作共建再生稻专用品种鉴选基地,年均鉴定50个以上品种的再生力,筛选出内6优107、德优4727等“稻香杯”优质高产、高节位强再生力品种;甬优4949等高产宜机收、低节位强再生力品种,全县推广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实现再生稻增产1万吨以上。

聚焦于规范技术标准,泸县执行《冬水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db51/t1655—2021)等再生稻生产相关标准,承担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粮油高产创建等项目,集成优化中稻再生稻丰产高效技术,在粒芽肥施用、病虫害防控等的关键环节,落实“三集中”(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用量、统一购肥药、统一施用、统一指导),实现生产标准化,核心示范区中稻 再生稻单产突破1199.4公斤/亩。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为此,泸县率先开展中稻再生稻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示范,通过高节位再生稻预留碾压行栽插、低节位再生稻规范机插低留桩收割等技术措施,实现品种、农机、农艺的综合配套,碾压率从40%以上降低到10%左右。大力推广水稻集中育秧及机插秧、肥药无人机施用、机械收割等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实现中稻 再生稻生产机械化,单产突破1119.27公斤/亩。

多元业态,增效益

为进一步实现再生稻的加工增值,泸县大力推广“企业 基地 农户”订单生产等模式,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集烘干仓储、加工运输为一体的大米加工中心,储备能力达4万吨、年加工量达20万吨。鼓励加工企业持续更新改进加工技术,提高稻谷出米率和整精米率,同时利用再生稻碎米加工成米粉,开发粉条、发糕、年糕等食品。

同时,泸县加快推进以优质再生稻米为主的粮油品牌标准化建设,培育出“庄园大米”“龙脑桥”“赖溪畔岛”“世兰香”等20余个具有泸县特色的粮油品牌,成功注册“宋韵龙城”“龙城韵味”2个区域公共品牌商标,远销往西南各省。

在探索综合种养上,泸县因地制宜推广“水稻 ”的粮经复合模式,在保证中稻再生稻产量不受大幅影响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稻油、稻药轮作(水稻 泽泻)和稻虾综合种养等各类发展路径,探索总结出中稻 再生稻、台湾大头虾 小龙虾的“双稻双虾”特色种养模式,大幅提高稻田空间利用率,每亩稻田可实现“千斤粮、万元钱”。(图片来源:唐芳玲)

    编辑推荐
    视觉焦点
    排行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