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 泸天化集团营业收入以超150亿元为目标-凯发一触即发

2023-12-01 15:07:44来源:编辑:魏杰

 

 

李思粤 泸州观察 郭慧琳 蔡惠兰

11月30日上午8时30分,中国共产党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泸天化集团”)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历时6年,泸天化集团完成了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创造泸天化集团最佳经营业绩。

6年时间里,泸天化集团从“负债累累”到“重获新生”,实施司法重整,摆脱沉重债务负担。化险为夷的泸天化集团,如何实现连续六年盈利,进入“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

中国共产党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次代表大会现场。郭慧琳摄

“三新”创佳绩 数字化转型提升综合竞争力

泸天化集团金融债务得到全覆盖清偿后,迈开创新步伐,探索转型发展,在“新农化”“新材料”“新能源”下功夫。

其中,“新农化”产业逐步夯实,复合肥产能从45万吨提升到100万吨;产品结构进一步丰富,从单质化向复合化、高效化、水肥一体化,有机、无机相结合发展。目前,泸天化集团“新农化”业务占比达13%以上。

“新材料”产业迈出的第一步,便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工业化示范项目;建成年产500吨新型杂环高性能工程塑料工业化示范项目。

在“新能源”产业探索布局上,与国电投、福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联合开展绿电制绿氢—低温低压合成氨工业化示范课题研究等,谋划打造新能源与化工产业耦合新赛道。

九禾股份有限公司作物营养研究院研发专业经理伍明凤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与“三农”打交道。她说:“我们要做的就是研发出符合当前农业需求、优质的化肥产品;提供如何科学种植、使用肥料,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等农技服务,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拉开了泸天化集团数字化转型的序幕。在研发创新、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加持下,泸天化集团的综合竞争力有明显提升。

泸天化集团整合资源组建了泸天化创新研究院,搭建起市场化研发创新平台,通过自主创新和联合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研究和现有装置技术革新。

目前,泸天化集团初步搭建的信息化平台,已达到“云端共享、数字赋能、创新转型”建设目标。实现了业务运作层面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加强了经营管理层面的跨部门、跨业务单元流程协作,构建起决策支持层面的数据治理体系。

中国共产党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次代表大会现场。郭慧琳摄

“三大工程”“七大行动”为行动纲领 推进高质量发展

回顾过去6年,泸天化集团破解了“生死存亡”难局困局,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探索实施一批转型升级项目,是泸天化集团发展中的“里程碑”。未来5年,“三大工程”“七大行动”将成为泸天化集团的行动纲领。

“三大工程”即提质增效、补链强链、改革创新;“七大行动”即思想解放、转型升级、安全绿色发展、创新赋能、改革深化、资本运作、文化强企。

泸天化集团将在“新农化”“新材料”“新能源”上发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一是加快发展“新农化”特色优势产业,实现由单一产品供应商向综合农化服务商的根本转变;二是壮大发展“新材料”精细化工成长型支柱产业,加快实现现有基础产业向高端新材料、专用化学品转型,实现研发—生产—销售的良性循环;三是培育发展“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节能减碳高质量发展。

杨洁是泸天化股份公司合成车间党支部书记,“三大工程”中的提质增效工程是合成车间的工作落脚点。杨洁说:“我们将强化基础管理,提升操作技能,严格安全环保管控,保证装置长周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公司的蓬勃发展作出贡献。”

泸天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建华表示,未来5年,将做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实现两个“百亿”目标,2025年集团营业收入再次突破100亿元目标;2028年营业收入比今年翻一番,超过150亿元。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新农化产业生态体系构建完善,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规模效益提质倍增;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以核心技术为支撑,打造产业集群,实现质效双升;新能源产业技术突破,跨界耦合。推进改革创新工程,厚植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管理创新变革,实施数实融合创新增效,投融资改革创新跨越。

    编辑推荐
    视觉焦点
    排行榜
网站地图